先说狭义的后期处理。常有人问:你的照片做过吗?所谓做就是PS(包括用LR或其他软件进行处理)。在一部分人看来,相机直出而不做PS才能代表摄影水平。如果做了,他们会很不屑。真是这样吗?
- 景物在感光元件上成像,数据被记录在存储卡上。有两种情况:保存JPEG格式,或保存RAW。所谓的 “直出”,一定是JPEG。RAW不是通用的图像格式,不能被一般看图软件识别。关于RAW和JPEG下面还要谈到。
- 图像数据变成JPEG之前,相机要对它们进行一系列处理:白平衡设置、对比度增强、根据相机设置的拍摄风格进行调整等,最后压缩输出。一句话,相机已为你做了处理,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照片更漂亮。
- 但相机做的这些处理是有损和不可逆转的,丢弃的信息无法恢复回来。例如过曝了,天空亮度超过JPEG能表现的极限,变成一片惨白。后期你试图降低亮度,结果是一片浅灰,可能更糟。
- RAW就是“生的”,未经烹调,需要你自己加工。若将RAW直接转换成可显示的格式,你会很失望,因为它们不像相机屏幕上看起来那样亮丽。这是因为相机屏幕显示的是处理过的JPEG预览,并不是原始数据。
- 总之RAW只是“数码底片”,要经过“冲洗”即后期处理才能得到满意的照片。由于相机记录的信息被完全保留在RAW里,你的调整余地很大。如上面说的过曝,只要在一定限度内,还可以挽救,见下面的例子。
- 由此可见,实际上并不存在处理或不处理的问题,只有交给相机自动处理和由你自己处理的区别。当然,对相机输出的JPEG也还可以做进一步后期处理。
后期不就是PS吗?有几分对,用软件处理数码照片,使它们看起来更好。但不止于此,数码后期内容很丰富:
- 组织管理:如何把成千上万张照片管理得井井有条,如何能轻易找到需要的那一张,如何避免在电脑里不必要地复制照片,既浪费硬盘空间又造成混乱?这远不是在文件夹之间进行复制和移动能够实现的。
- 修饰优化:也许就是上面说的PS,但决不是一些人带有明显贬义的“P”,或者“做”。注意我们说的是优化,是尽可能将数码照片的视觉质量达到最优。我们不妨将它称为狭义的后期处理。
- 艺术创作:摄影有两大类:纪实和艺术。这里关心的是后一类。当然大多数业余爱好者不是艺术家,但不等于不能进行创作。利用拍摄到的素材,在后期进行制作有无穷的空间,无穷的趣味。
- 输出分享:很少有人拍了照片只给自己看,与人分享是极大的乐趣。分享方式很多:屏幕展示、投影、视频、PPT、邮件传输、网上相册、打印等等。如果不是用手机拍好立刻发送,后期的工作还真不少。
胶片时代有后期处理吗?在后期的问题上,胶片和数码有哪些差异?
- 胶片时代,Kodak公司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:You press the button, we do the rest. 你只要按快门,之前和之后的工作都由他们完成:生产胶卷和冲印照片。冲印就是后期处理。
- 数码时代不同了,“胶卷” 要你自己制作,那就是设置相机,例如白平衡、感光度(ISO)等等;后期要你自己将 “数码底片” ”冲印“ 出来,不过不是在暗室里,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电脑上完成。
胶片时代如何进行后期处理?
- 选择相纸,可以改变照片反差。
- 改变显影药水配方、调节温度、调节曝光时间和显影时间等,可以改变亮度和反差。
- 剪裁以调整构图。
- 局部遮挡或加光,其它手工局部处理如消除瑕疵等。
- 多次曝光、拼接等特殊处理。
- 将模糊的负片与正片叠加可产生边缘锐化的效果,正是现在数码处理中USM锐化的模拟版本。
数字时代的优势:
- 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强大而且不断更新,其潜力是胶片时代暗房技术无可比拟的。
- 能产生多种不同的处理效果,采用适当的软件和正确的操作,随时可以推倒重来,无损原始数据。
- 普通爱好者也能掌握和精通,而胶片时代的复杂处理通常只能由专业人员完成。
JPEG是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,英文全称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。JPEG算法能提供相当高的压缩比,同时保持良好的视觉质量。JPEG文件以jpg为后缀。
拍摄JPEG的例子。因过曝天空层次尽失,后期处理降低全局亮度,再局部加亮白色建筑物。建筑物已经大幅度压暗,右上部天空层次仍无法恢复。
这是拍摄RAW的例子。也过曝了,但是经过后期处理使白云的层次得到充分表现。
数码摄影从胶片摄影发展而来,不仅沿用(发展)了光学成像原理,后期处理的理念也是一脉相承,只不过数字处理取代了化学处理。数字技术为摄影人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,也使摄影技术得到空前的普及。
拍照当然可以 ”直出“。但如果对照片质量有所要求,对提高摄影水平有所追求,某种程度的后期处理就必不可少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处理路线。对于数码单反用户,如要最大限度发挥器材优势,就得走较长的路线,没有近路可走。
JPEG文件已丢失了大量信息。后期处理是利用已有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,必然伴随信息的进一步丢失,原有信息少则后期处理余地也小。
直方图用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纵向直条表示数据分布, 横轴表示数据类型,纵轴表示出现的次数。理解图像的直方图对于拍摄和后期处理都很重要。
- 下面左图表示学生身高分布,19名学生身高处于158~161cm之间,只有2人在152cm以下。
- 图像直方图表示像素值分布。横轴从左到右代表像素值0到255,即从最暗到最亮;纵轴表示像素数目。
- 也可分别显示红绿蓝三色的分布,如下面右图。
关于JPEG预览:RAW文件中有内嵌的小幅面JPEG图像,用于相机和电脑预览。在电脑上打开RAW时,与相机的显示效果是不同的。
直方图的具体形状取决于照片内容,可从直方图大致了解画面的明暗分布情况。例如以下三张照片:
- 左上照片总体亮度低,有大面积黑暗区域,直方图中的高峰出现在接近0的部位(但还不等于0),高亮度像素很少。
- 右上照片明暗适中,各种亮度的像素数目分布较为均衡。
- 下面一张照片的亮度较高,大面积的天空和白雪很亮,直方图最高峰接近最右端(但没有溢出)。左端次高峰对应于照片右下部的深色区。
- 狭义的数码摄影后期就是上面说的修饰和优化。众所周知,Photoshop是后期处理的利器,结合Bridge和Camera Raw构成强大的平台,可满足几乎所有图像处理需求,成为许多摄影师的不二选择。
- 但PS操作繁琐,使不少人望而生畏。PS的处理效率远不如它的处理深度,很多功能远远超出多数摄影师的需求,它们更适合于设计师。创意设计更能充分体现PS的价值。
- 处理效率受软件结构制约,PS面对海量照片力不从心。对于动辄千百张的RAW文件,要进行快速筛选、处理、输出谈何容易?坐在电脑前的时间大大超过了拍摄的时间,不免使数码摄影的乐趣大打折扣。
- Adobe于2002年启动了Lightroom计划,邀请软件界面设计师Kai Krause设计全新的界面,从摄影师的使用体验切入,走一条与PS完全不同的道路。
- Lightroom突破传统思维,为摄影师提供全方位的照片组织管理、后期处理、输出分享手段。2007年推出1.0,随即以一年一版的速度,2009年发展到3.0版,正式被广大摄影师接受。以后又升级了处理引擎,并逐年推出版本4,5,CC/6。
- LR和PS都是用于数码照片后期处理的优秀产品,它们的定位和分工有所区别,如下图所示。
— LR长于照片管理,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多种便捷的输出分享功能,面向摄影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。但LR并不提供PS中的许多高级修图功能和精细到像素的处理能力。
— PS能实现深入到像素的精细处理,精于各种艺术创作,具备常规图像输出能力,可供摄影师和媒体设计师完成各种高级处理和创意设计。PS借助Bridge实现对照片的简单管理,但远不及Lightroom。
- 以LR为主要工作平台,将PS作为外部编辑器处理LR不能解决的问题,可构成完美的数字暗房系统。
什么是目录
- 将硬盘上大量照片类比网上商城仓库里成千上万的商品。如果不把商品信息发布在网上,顾客不知道你有什么,就不会到你的仓库里购买商品。
- 网上公布的信息实际上只是商品索引,不是实际商品,实际商品可存放在不同仓库,甚至相距千里。
- 将LR目录类比于网上商城的商品目录,通过目录找到照片类似于根据商品索引找到商品。
LR目录是图像数据库
- 又以图书馆为例,图书目录要包含的信息很多。书的位置:哪个库房,哪个书架,哪一层;书的基本信息:书名,作者,出版社,时间,摘要。目录本身不是书,它帮助你找到需要的书。
- Lightroom的目录包含有关照片的各种信息:文件名,存储位置;反映照片基本信息的元数据;关键字,评级,旗标;对照片进行修改的所有信息。
- 以上这些信息都可用于照片的搜索、组织、管理。
你这样管理照片吗?
- 年底到了,挑选这一年最满意的照片,拷贝到新建的文件夹:年度最佳作品。
- 为某一主题的照片建立文件夹,例如家庭、友人、菊花、九寨沟、外滩。
- 为了分享,将一些照片压缩,存放在专门的文件夹。
- 总之,你会不断复制照片,同一照片的副本或不同的版本到处都是,不仅占用额外空间,并且随着照片数量增加而越来越混乱。
Lightroom这样为你管理照片(例如你要挑选2013年的最佳照片):
- 选择2013年拍摄,评级大于4星的照片,组成收藏夹。
- 即使这些照片分散在硬盘的不同位置,你都立即能在新建的收藏夹里看到他们,不需要复制和移动。
- 你可以用这些照片生成幻灯片,打印,或者导出压缩版本与他人分享。
- 可进一步从中选出一组特定照片,用于其它目的。
- 如果你不再需要这个收藏夹,可以删除它而不损害照片。
Lightroom的管理和处理都是无损的
- LR将所有操作(包括标记、添加关键字等管理步骤,以及照片编辑修饰)都不改变原始照片文件,只是将这些操作记入数据库。
- 你不必担心做错了什么,因为任何操作都可以撤销,可以回到过去的任何步骤。
使用数码相机首先要做一项决定:用什么格式记录你的照片?有两个选项,就是JPEG和RAW。
1. 什么是JPEG?
- JPEG是图像压缩标准,文件名后缀.jpg。
- JPEG是有损压缩,剔除图像中不为视觉感知的成分,能兼顾极好的视觉质量和相当大的压缩率。
- JPEG压缩率可选,压缩率越大,生成的文件就越小,但对图像的损伤也越大,图像质量越差。
2. 什么是RAW?
- 英文RAW就是“生的”,RAW是感光元件记录的原始数据,是”数码底片“,它还不是图像,不能直接使用。
- RAW没有统一格式,不同厂家的相机,RAW都不一样。厂商提供专用软件,可打开、转换RAW文件。
- 用Adobe Camera Raw(ACR)和Lightroom可处理各种RAW文件。新型号相机必须使用新版软件。
JPEG文件已丢失了大量信息,后期处理是利用已有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,必然伴随信息的进一步丢失,原有信息少则后期处理余地也小。
单反和微单用户,尤其是中高端相机用户应考虑拍摄 RAW为主。最简单的理由是:你的相机能记录 12~14 位数据,若拍摄 JPEG,就是在相机里直接丢弃8位以外的有用数据,而这些数据对后期优化很重要。不能发挥高质量感光元件的性能优势,也就浪费了器材投资。
RAW是感光元件记录的原始数据,可以称为数码底片,它还不是图像,不能被一般通用软件打开,所以无法直接使用。RAW没有统一的格式,不同厂家的RAW都不一样。
如用JPEG格式记录照片,应尽量采用最好的图像质量,存储卡的成本很低,电脑硬盘容量也不是问题。